在我院距离手术室很近的地方,有一个神秘的科室,这里时常大门紧闭,一双双迫切的眼睛焦急的向门内探望,这里就是ICU(重症医学监护室)。打开这道门,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提示音和匆匆而又细碎的脚步声,让这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忙碌。在全院最危重、最复杂的病人身边,这里的医护人员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铸起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,他们是我院院内急救的“快速反应部队”,走近这支部队,小编看到护士长张晓明身着一袭整洁的素衣,像往常一样不停地穿梭在一个个危重病人之间,全神贯注地巡视着、守护着……
晓明是一位内敛含蓄的女孩,她从事护理工作8年,8年来,她坚守在护理岗位第一线,8年来,她悉心照料每一位患者,将一个又一个脆弱的生命之烛重新点燃。凡事抢在最前面,争分夺秒的挽救生命。她说:“当我们拼尽全力,用尽浑身解数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,当我们看到那平直的心电图上重新有了生命痕迹的时候,当病人从监护病房平安转出由衷的对我们道声‘谢谢’的时候,会让我们顿时忘记所有的辛劳与疲惫,那种喜悦,那种满足油然而生,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,只要病人舒心、满意,再苦再累也是值得……”
陪伴是最贴心的治疗
患者无医,将陷于无望;患者无护,将陷于无助。晓明这样说道:“住进ICU的病人,病情都很严重,在这里他们没有家人的陪伴,一切的治疗和生活照料全部都交给了我们,我们变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”。她清楚的记得在自己的陪伴下,他们顺利转入普通病房那一幸福的瞬间,她也清楚的记得家属探视后,即将走出监护室时那一张张面孔带着欣慰和感恩,他们连连做着拜托的手势,此时的晓明,心中更觉得责任重大,她说,绝不能辜负了这些信任。在ICU,她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患者从奄奄一息到生命体征平稳,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存与死亡的较量,铭记了一张又一张渴望求生的脸庞,分享了一次又一次家属溢于言表的感激与赞赏。
3月10日,随着我院心胸外科连续两台心脏手术的成功实施,两名心脏手术的患者被送至ICU严密监护病情,这是年轻的张晓明工作以来第一次同时护理两名大型心脏手术患者,一名4岁的小女孩,一名近60岁的老人。当时令她最难忘的是,小女孩醒来时,用瘦弱的小手握住了她的手指,让她瞬间觉得孩子没有妈妈的陪伴是那么的孤单,而那位老人也用渴求的眼神看着她,仿佛都在努力的向她传达着求生的信息,那是无声的生命相托。晓明说,感觉那个时候,自己就是她们的全部依靠,于是她每天坚守在病房,时刻监测二人的生命体征,尽管自己忘了一天吃了几顿饭、是否有空喝杯水,但是二人的出入量、心电图、血压、体温、脉搏、意识状态等,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。
连续4天4夜,晓明住在科室,几乎没怎么合过眼,每一次检测器的报警声都扣动着晓明的心弦,她一直守护在患者身边。终于,在她的精心护理下,二人生命体征稳定,转入普通病房。转出后,晓明还不时地去病房看望她们,当那位老人说起自己在ICU的那几天,忍不住一个劲地夸赞:“这个姑娘给我照顾的可好啊,跟亲闺女一样贴心……”说到这时,晓明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,那是生命的托付,同样是一份来自内心的牵绊和对乡亲的挚爱。
“爱心之花”绽放科室
多年的职业习惯,晓明温柔不乏干练、敏捷而又稳健,她音量不高但铿锵有力:“这里与普通病房不同,这里的医护人员是最直面生死的一群人,作为普通人我们内心也会感到生命的脆弱,但是作为一名专业护士,面对生死瞬间,我们需要高度紧张、保持冷静,在第一时间做出最理智最正确的反应,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。”
对晓明而言,每天都是忙碌的一天,每天也都是新的开始。
病人听到她亲切问候时,会努力点头向她回应;
病人在她的协助下艰难的翻翻身,慢慢的平静下来;
病人在她为其擦拭身体后,感激的眼神
在这8个年头,近3000个日日夜夜,晓明护理救治过无数个鲜活的生命,无论多苦多累,晓明总是用心点亮盏盏心灯,照亮生命的征程,在患者心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。
作为ICU的护士长,晓明以身作则,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思路清晰、动作敏捷、专业扎实、技术过硬,而且带动全科室人员积极上进,不断学习。下班后,组织科室成员培训:静脉穿刺、无菌吸痰、心肺复苏、心电监护、呼吸机基本操作等等,使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断进取、充满活力,科室成员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都喜欢向晓明诉说与请教,晓明总是会耐心的帮助他们,将自己的“爱心之花”绽放整个科室。
现在,晓明俨然成为科室的指导老师,她一遍遍的为年轻的护士讲解护理要点,原本不爱说话的晓明变成了“话唠”。在ICU这个重战场上,晓明率领一个高效的团队,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着新时代的南丁格尔精神。“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”的带教,使得这个团队中还走出了一位优秀的护士长。多年来,她先后被评为科室优秀成员、优秀护理组长、优秀带教老师、2015年度院优秀护士长……
ICU主任潘赫男这样称赞晓明:“她没什么缺点,工作认真负责,业务熟练,管理到位,在科室里,她总是说的很少,做的很多,她作为我的助手,我非常放心。”
献身护理我无怨无悔
她的敬业之深,观者无不动容。天天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;常常通宵达旦业已习以为然。担任护士长这么长时间,晓明每天最早到病房,最晚离开。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她养成了手机不离身24小时开机的习惯。“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有病人送来,我必须随时听从医院的召唤。”晓明告诉小编,她对家人其实也挺愧疚的,今年她29岁,结婚近3年了,两人一直没有要孩子,双方老人每次看到别人家抱上孙子,都非常着急,多次催促,但是工作太忙,没有时间考虑要孩子的问题。今年过年,晓明回开封老家过年,大年初一早上她忽然接到科室电话,有一名9岁患有慢性肾衰竭的小孩被转入ICU,病情紧急,但是由于患儿长期激素治疗,体形过胖,血管太细,抽不上血,正在与家人团聚的晓明接到科室电话,不由分说,立马就往医院赶“救人性命是大事,我不能不去……”晓明留给家人短短的一句话,便急忙赶到医院投入到抢救工作中。“虽然身后是父母失落的眼神,但是在那个时候科室更加需要我,有什么比救人性命更重要呢”说到这里晓明腼腆的笑了笑。
科室的同事也总是开玩笑说:“护士长就像我们的大姐大,有她在,我们就安心。”晓明却笑笑回应道:“科室就是我的家,我会把安心、开心留给我的护士们;把耐心、细心留给病人;把放心留给病人家属。”
晓明说:“我们科室团队虽然年轻,但是我们踏实、勤奋、爱学,非常庆幸我能够跟这样一个团队共同工作。”的确,在晓明的带动下,我院ICU这一年轻的团队日益成熟、羽翼渐丰,已然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,2015年还被评为院年度最优秀科室。
寒来暑往,日复一日,她用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护理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信赖,匆匆的脚步,忙碌的身影,温暖的微笑,贴心的叮咛,她用生命中的美好年华谱写着奉献的赞歌,她说:“献身护理我无怨无悔!”
电话铃响了:“下午有一个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需要入科……”“嗯,好的,马上准备……”晓明接过电话,认真将这条信息记录下来……
阳光透过ICU的玻璃窗,晓明站在病人的床前,轻轻的为患者擦拭、翻身、伏在床前询问患者,这一刻静谧、美好,生命是美好的,呵护生命的护理天使更美!
(文、图/赵征)